雙腿疼痛麻木,一檢查竟是下肢動脈缺血?近日,我院普外科團隊為一位84歲“雙下肢動脈缺血”高齡患者實施微創手術,開通病變血管,成功挽救了瀕臨壞死肢體,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一個多月前,84歲的張奶奶突然感到雙腿麻木脹痛,一開始,張奶奶還不以為意,以為就是著涼導致的,沒想到癥狀越來越嚴重,后來發展到休息的時候腿也疼痛,壓根兒不能走路。家人帶她去多家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雙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但由于年齡大,還患有心臟病、中度貧血、骨折后遺癥等多種疾病,均被告知手術風險高,只能保守治療。
然而,保守治療的效果差強人意,疼痛每天折磨著張奶奶。張奶奶家人聽說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普外科來了一位血管外科方面的安醫大一附院專家,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帶著張奶奶找到了普外科副主任張君。“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導致供血不足,產生麻木和疼痛感,如不及時治療,后期會引發下肢缺血壞死,甚至繼發感染導致死亡”,為避免因病情惡化最終只能通過截肢手術來保命,經過綜合評估,張君帶領手術團隊通過介入微創手術的方式,成功為張奶奶打通了下肢動脈,并植入支架將血管“撐起”。因為手術效果良好,張奶奶的下肢供血很快恢復,疼痛消失,目前已痊愈出院。
張君介紹,下肢動脈缺血的發病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原因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它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逐年提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及高齡等是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危險因素。
張君提醒說,由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早期癥狀并不典型,患者和家屬往往會認為是腰腿出現勞損,或者覺得上了年紀所以“腿腳不利索”,并未加以重視,最終延誤治療。中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和長期吸煙者都是高發群體,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下肢麻木或疼痛,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張君:副主任醫師,安醫大一附院援建專家,從醫17年,曾在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進修,并赴美國哈佛醫學院BIDMC急診和血管外科進行訪問。社會團體任職: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下肢動脈疾病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靜脈血栓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血管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中青年委員;中國微循環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頸動脈學組和血栓分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靜脈曲張微創治療組員和糖尿病足委員;安徽省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安徽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
熟悉血管外科常見疾病的診療,尤其擅長四肢深、淺靜脈疾病的開放和腔內治療;下肢動脈缺血性和擴張性疾病的腔內及開放治療;顱外段頸動脈狹窄性或者擴張性疾病的開放和腔內治療;內臟動脈缺血性疾病;頸動脈狹窄;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等。首先在省內開展多項血管外科手術,如下肢深靜脈血栓一站式處理,局麻微創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應用復合手術治療頸總動脈全閉塞等。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