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心胸外科病房里洋溢著溫馨的氛圍,來自潁上縣的11歲先心病患兒陽陽迎來了康復出院的日子,爺爺奶奶即將帶他啟程回家。醫護人員為他買來了玩具、糖果,并帶著他再次復查了彩超,情況顯示恢復良好。
陽陽出生后不久爸爸媽媽便離婚了,他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爸爸常年在外務工維系著整個家庭,日子過得艱難。2歲時,陽陽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本就風雨飄搖的家變得更艱難了,沒錢做手術,陽陽的病情一直拖著。
去年11月份,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顧江魁在潁上縣粉坊村開展扶貧義診時,通過當地衛生院得知陽陽患有法洛氏四聯癥(先天性心臟病),通過初步診斷,顧江魁建議盡快為其手術。他一邊積極和陽陽家人溝通,一邊聯系醫院為其減免手術費用。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3月,爺爺奶奶帶著陽陽來到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心胸外科就診,心臟彩照顯示,陽陽患有重癥復雜先天性心臟病。顧江魁介紹,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孩子身體發育,甚至危及生命,而外科手術是目前主要的有效治療手段,手術最佳年齡在1歲左右。
由于錯過了手術最佳年齡,加上手術難度和風險都很大,顧江魁聯合安醫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葛圣林教授、副主任醫師董文鵬共同為陽陽制定了具體的手術方案。3月28日上午,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手術團隊首先為陽陽建立體外循環,用于替代他心臟停跳期間的心肺功能,隨后在深低溫低流量的情況下施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肺動脈瓣成形、右心室流出道疏通和肺動脈干補片擴張成形術。歷經4個多小時,手術團隊為陽陽成功“補心”,陽陽安全返回重癥監護室,術后第二天轉入普通病房。
顧江魁提醒,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很多,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癥狀,但疾病仍然會潛在地發展加重,常見癥狀有喂養困難、發育遲緩、頻繁呼吸道感染、紫紺等,一旦確診先心病,要及早治療。而根據疾病復雜程度不同,治療方法和效果也有差異,多數重癥先心病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術,部分也可以通過微創的介入治療達到治愈效果。